新政速递

新政速递

税务总局曝光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和隐瞒高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9-30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要求,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税收秩序,各地税务稽查部门与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持续加强对高风险行业和个人的税收监管,严厉打击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和隐瞒高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等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净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青海警税破获虚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案件。2020年9月,西宁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运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发现,有多家汽车销售公司涉嫌虚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随即会同公安部门组成警税联合专案组开展查办工作。2020年10月,警税联合开展抓捕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经查,犯罪嫌疑人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成立空壳企业21户,向汽车购买人虚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839份,虚开金额1.7亿余元。

二、湖北警税破获某化工企业变票虚开案件。2021年6月,湖北十堰警税联合行动,成功打掉十堰市某化工企业虚开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经查,该团伙涉嫌控制18户空壳企业,采取变换品名的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147份,虚开金额7.1亿元。

三、安徽破获利用“阴阳合同”隐瞒股权转让收入逃税案。安徽省淮南市税务稽查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实安徽某药业公司股东鲍某与殷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实际持有的该药业公司51.09%的股权转让给殷某,实际转让价格为7000万元。后鲍某为偷逃相关税款另行伪造《股权转让协议》进行纳税申报,少缴税款合计1175.48万元。淮南市税务稽查部门依法作出对鲍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处罚决定后,鲍某未按期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税务部门随即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鲍某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进入司法程序后,鲍某补缴全部税款。2021年3月,安徽省某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鲍某将其持有的某公司股权转让他人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且涉及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依法判处鲍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近期,税务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两名主要从事电商和直播带货的网络主播涉嫌通过隐匿个人收入、改变收入性质等方式偷逃税款。2021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统筹协调浙江、广西等地税务部门,依法对这两名主播及相关企业进行立案检查。检查发现,两名主播均涉嫌违规将个人收入转变为企业经营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涉税金额较大。目前,案件正在检查之中,对于查实的偷逃税行为,税务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结合正在开展的文娱领域税收综合治理,持续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恶意偷逃税行为,切实保障国家税收安全,维护守法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2021年0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了《税务总局曝光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和隐瞒高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典型案例》。除了三起典型案例外,还曝光:近期,税务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两名主要从事电商和直播带货的网络主播涉嫌通过隐匿个人收入、改变收入性质等方式偷逃税款。2021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统筹协调浙江、广西等地税务部门,依法对这两名主播及相关企业进行立案检查。检查发现,两名主播均涉嫌违规将个人收入转变为企业经营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涉税金额较大。目前,案件正在检查之中,对于查实的偷逃税行为,税务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

以下是第三例《安徽破获利用“阴阳合同”隐瞒股权转让收入逃税案》税务总局公布内容和逃税罪案件二审刑事裁定书。

案件的看点主要有:1.支付人应扣缴未扣缴,违反税法规定。2.隐瞒收入被发现之后只要把握住时机才可能免予刑事责任。3.股权代持的税局处理和司法处理有所不同,当然税局也有据实直接向隐名股东追缴的。

图片

安徽省淮南市税务稽查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实安徽某药业公司股东鲍某与殷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实际持有的该药业公司51.09%的股权转让给殷某,实际转让价格为7000万元。后鲍某为偷逃相关税款另行伪造《股权转让协议》进行纳税申报,少缴税款合计1175.48万元。淮南市税务稽查部门依法作出对鲍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处罚决定后,鲍某未按期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税务部门随即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鲍某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进入司法程序后,鲍某补缴全部税款。2021年3月,安徽省某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鲍某将其持有的某公司股权转让他人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且涉及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依法判处鲍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图片

 

鲍某逃税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 事 裁 定 书

(2021)皖04刑终102号

原公诉机关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鲍某,男,1956年1月21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汉族,大学文化,住淮南市田家庵区。因涉嫌犯挪用资金罪,2020年4月3日被淮南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取保候审;因涉嫌犯逃税罪,2020年7月9日被淮南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刑事拘留,2020年7月22日经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被淮南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执行逮捕,2020年12月4日被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2021年1月5日被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2021年3月2日经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次日被淮南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淮南市看守所。

辩护人尹建中,安徽法田律师事务所律师。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审理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鲍某犯逃税罪一案,于2021年3月15日作出(2021)皖0402刑初5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鲍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21年4月7日立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听取辩护人意见,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某药业(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被告人鲍某在2017年2月17日之前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鲍某在该公司持股20%,李某持股40%,李某所持股份系帮助鲍某代持。2017年1月17日,鲍某、李某与殷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某公司51.09%的股权(其中李某40%股权,鲍某11.09%股权)转让给殷某,转让价格7000万元同年1至3月,殷某分六次转账给鲍某5356万元同年1月20日,殷某一次性转账给李某1644万元同年2月15日,鲍某持虚假的《股权转让协议》到淮南市地方税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申报缴纳个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51.09%股份在虚假《股权转让协议》中仅作价326.0506万元同年2月17日,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殷某。

2017年9月7日、11月2日,淮南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分别对鲍某、李某涉税情况进行检查,查明鲍某、李某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而少缴税款的违法事实。2018年8月28日,淮南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作出淮南税稽处[2018]4号、5号税务处理决定书和淮南税稽罚[2018]2号、3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追缴李某少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9176067.64元、印花税税款26123.6元并给予罚款,追缴鲍某少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2545404.09元、印花税税款7246.1元并给予罚款,2018年9月4日向李某、鲍某送达了上述文书。2018年9月20日,淮南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向李某、鲍某送达《淮南市税务局稽查局催告书》进行催缴税款后,李某、鲍某共计补缴税款480万元

因李某在某公司持股40%是帮助鲍某代持鲍某应作为实际纳税人缴纳李某所欠税款。2020年6月17日,淮南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对鲍某涉嫌逃税立案侦查时,鲍某逃税数额合计6954841.43元。2021年1月22日,鲍某缴纳罚款7246.1元。截止2021年2月26日,鲍某逃税税款已全部缴纳,但滞纳金和剩余罚款仍未缴纳

原判认定上述事实,有经原审法院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的鲍某、李某完税材料查询单、执行税款入库情况、缴税情况说明及税收完税证明,淮南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关于鲍某逃税案件的调查报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淮南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关于李某逃税案件的调查报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股权转让协议,虚假的股权转让协议、安徽省自然人股东明细登记(变更)表、诚信纳税承诺书、淮南市地税局个人股权转让完税(不征税)证明及税收完税证明,招商银行电子转账回单及交易明细,鲍某、李某招行、通行等账户的转账记录,营业执照等书证;证人李某、钟某、纵华北、殷某、王某的证言予以证实,被告人鲍某亦供认不讳。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鲍某将其持有的某公司股权转让他人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合计6954841.43元,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应予依法惩处。鲍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补缴了全部税款,有一定的悔罪表现,依法从轻处罚;鲍某已经缴纳的行政罚款,依法应折抵罚金。根据被告人鲍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被告人鲍某犯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鲍某上诉提出:其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积极补缴税款,社会危害性较小,原判量刑过重;请求本院依法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并适用缓刑。其辩护人辩护意见与其上诉理由基本相同。

本院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鲍某及其辩护人均未提交新证据。经审查,本院对原判认定事实及采信证据均予确认。

针对鲍某及其辩护人提出的鲍某积极补缴税款、社会危害性较小,原判量刑过重,请求改判鲍某有期徒刑三年并适用缓刑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经查:鲍某向他人转让股权获取7000万元后,明知应当纳税,但为了非法获利,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税款合计11754841.43元被税务机关发现并作出税务处理决定并催告后,鲍某仍拖延履行缴纳税款的义务,至公安机关对其立案时尚欠税款6954841.43元逃税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依法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其犯罪行为不属于犯罪情节较轻,不符合宣告缓刑的法定条件,原判量刑并无不当。该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认为:上诉人鲍某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他人后应当纳税11926935.07元,但是其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11754841.43元,至案发时仍逃避缴纳税款6954841.43元,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依法应予惩处。鲍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补缴了全部税款,有悔罪表现,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刘 永

审 判 员  赵 可

审 判 员  王 艳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法官助理  张晓虎

书 记 员  王 曌

 

来源:国税总局,一叶税舟